你的位置:澳门新葡游戏网的玩法规则 > 新闻动态 > 杜甫《登岳阳楼》、张孝祥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阅读训练
新闻动态
杜甫《登岳阳楼》、张孝祥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阅读训练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阅读下面的唐诗,完成下面小题。

登岳阳楼①

杜甫
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
念奴娇②

张孝祥

洞庭青草,近中秋、更无一点风色。玉鉴琼田三万顷,着我扁舟一叶。素月分辉,明河共影,表里俱澄澈。悠然心会,妙处难与君说。

应念岭海经年,孤光自照,肝肺皆冰雪。短发萧骚襟袖冷,稳泛沧浪空阔。尽挹西江,细斟北斗,万象为宾客。扣舷独啸,不知今夕何夕。

[注]①《登岳阳楼》是唐代诗人杜甫(712-770)于大历三年(768年)创作一首即景抒情之作。②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,途经洞庭湖时,即景生情,写下这首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。

15.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  )

A.通过两诗的题目和诗句可知,两诗作者观察洞庭湖景色的角度有所不同:前者登楼俯瞰,后者荡舟平视。

B.甲诗首联虚实结合,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:早闻盛名却暮年才见,表面写喜悦之情,而内含复杂之意。

C.“近中秋”看似平淡,却有多重作用:交代节令时间,又便下文写月;此时月明,又呼应下阙“孤光自照”之意。

D.“不知今夕何夕”与《赤壁赋》里的“不知东方之既白”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,皆有曲终奏雅之效。

16.甲乙两首诗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,诗人由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?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。(6分)

15.答案:D

解析:D.“都写了诗人饮醉后……”错误,后者是赞叹夜色美好,沉醉其中,并没有饮酒。故选D。

16.答案:(1)不一样。(2)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,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,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,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。(3)乙诗通过“悠然”“妙处”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,而“肝肺皆冰雪”“稳泛”“独啸”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,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。

解析:甲诗中的颔联“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”是对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描写。洞庭湖坼吴楚,浮日夜,波浪掀天,浩茫无际。从而引出颈联和尾联的抒情,颈联直抒胸臆,多年战乱和漂泊,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,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。尾联提到国事,并为之涕泗纵横,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,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。所以甲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恢弘之气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、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、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。

乙诗中上阙重在写景,描写了洞庭夜月空阔、高远的意境,最后一句用“悠然”“妙处”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。而下阙重在抒情。换头“应念岭海经年,孤光自照,肝肺皆冰雪”三句,反顾词人的心路历程。词人借助月光自照,虽然仕途失意却光明磊落。“肝肺皆冰雪”一句,既与上阕“表里俱澄澈”相照应,又显示出词人的心胸坦荡,襟怀洒落。“尽挹西江”,这是借用佛教禅宗一口吸尽西江水来形容豪饮的气概。“细斟北斗”是把天上的星斗想象为人间的酒器,用来慢慢地斟酒畅饮。这种幻觉中的意象,显示词人早已把人间的宠辱、荣华富贵抛之九霄云外。“扣舷”二句作为全篇的结尾,把读者的思绪也一同拉到了物我两忘的超尘绝俗的境地。所以乙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恢弘之气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,以及磊落的襟怀和超脱的气度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